要離開香港的那天,一早就先到機場快線辦好預辦登機,然後就在IFC附近公共巴士總站搭上260公車前往赤柱,另外還有6、6A等線可以搭乘,途中會經過淺水灣,從中環到達赤柱廣場大約40分鐘的車程。
赤柱位在港島的南方面向太平洋,由漁村發展成度假觀光聖地,許多歐美人士在此蓋了很多度假別墅,讓這邊多了點歐風的感覺;途中經過的淺水灣如果miss1024沒記錯,唸書時候看過ㄧ些香港的小說,好像那個年代很多有錢人家也都住在這一帶呢,另外就是色戒中易先生和王佳芝第一次兩人單獨吃飯的餐廳,好像也是在淺水灣的餐廳中拍攝。
這一區通常是台灣旅客比較少到的地方,比較常拜訪的是歐美觀光客,這是真的,當天的巴士上面西方臉孔佔了8成左右,一到赤柱市集也多為外國人居多,沿途的海岸風光明媚,還有好多帆船在海面上揚起帆準備出航。
這個區域不算大,景點都很集中,赤柱市集、赤柱大街、赤柱廣場和美利樓,彼此都很靠近。
面海的街道上,一間一間的特色小餐廳,點個炸物或pizza,大口大口喝著啤酒,真是愜意快活的好時光。
天氣好的不得了,我穿了一身黑,好不適合出現在這裡= =
岸上是歐式餐廳大街,海面上停泊的是傳統的小船,非常有味道的地方。
海岸邊的彩色小船隻,你們要去哪邊呢。
這邊的建築物的確是比較歐化,每棟也都有自己的色彩,跟前幾天看到的密集式住宅差很多,到了這邊不知不覺連腳步都放慢了許多。
赤柱廣場其實就是有點像住宅型的購物中心,提供一些日用品之外,當然也有些昂貴的紀念品,但比起市區的購物中心遜色許多,來到這邊真的沒必要逛這裡,悠閒的亂走比較好哩。
市集其實就很像台灣老街一間接著一間的小商店,從服飾、太陽眼鏡、旅行箱,到紀念印章、中國字畫和佛像,甚麼都有,對亞洲人來說可能沒啥特別,歐美人士也許覺得神秘而新鮮吧。
到了這邊我對美利樓的遷移,最覺得吃驚,1846年美利樓是蓋在金鐘的花園道,最初為駐港英軍的宿舍,1982年拆掉之後,香港政府把3000多個花崗岩寫上編號,1998年在赤柱這邊重建完成,現在為海事博物館。
美利樓2、3樓各有2家餐廳,都有視野很好的露台座位可以用餐。
天氣很好的中午時刻,我和老公選了位在2樓Mijas的露台座位。
星期一沒有太多的遊客,不吵鬧也不擁擠,真是棒極了。
Mijas給我和老公的印象很好,這是提供西班牙料理為主的餐廳,室內座位清爽而雅致,輕柔的音樂聲恰到好處。
餐廳內有專屬的儲酒區,開放而清潔的廚房,在在都讓人很舒服。
這張照片的重點是,「咦~這應該是IKEA一整組賣的蠟燭們~哈哈」
露台的座位,被陽光烘托的益發覺得慵懶起來。
喜歡陽光照射在沙發上的感覺。
和老公說好,以後我們的家一定要保留露台區,放個木頭桌椅就能懶上一整天。
這裡的服務人員訓練的很好,從門口帶位到入座後的後續服務,都顯示出餐廳重視服務的部份。
我們的餐點色香味俱全,從餐前麵包、羊奶起司佐蔬菜沙拉、明蝦海鮮飯和鮭魚佐青蒜馬鈴薯,到飯後甜點,僅海鮮飯香味不足之外,其餘都讓我們很滿意。
麵包和油醋醬的組合非常好,外脆內鬆軟的麵包不知道叫啥名字,服務生送上來是熱呼呼的,讓人印象大好,非常討厭給了冷麵包的餐廳。
羊奶起司沒有過重的奶味,略鹹的口感搭配青翠的蔬菜,有互相加分的好效果,以前看到奧利佛作菜也有介紹過,自己嚐過果然非常對味。
Sauae很好吃的鮭魚佐青蒜馬鈴薯,醬汁好不好真的是影響一道菜,這到菜的sause好吃到連我討厭的青蒜我都願意吃下肚,更別提搭配了鬆軟的馬鈴薯和煎的軟嫩的鮭魚,只能說好吃到爆~
比起來稍微遜色的明蝦海鮮飯,軟中帶硬的米粒煮的不錯,就差在味道上,有種油飯的感覺,不過明蝦倒是很好吃,過敏人不能吃只能貢獻給老公。
最值得推薦的就是飯後甜點,已經完全忘記這是啥點心,這是一道熱點心,表層烤的很酥脆,裡層是酸酸甜甜的奶烙之類的東西,旁邊還附有香甜的香草醬,兩者搭配讓我們驚為天人,真是很慶幸有選了這個甜點(大致上形容下甜點,若有好心人士如果知道,請跟我說這是甚麼哩。)
另外讓我們意外的是連咖啡和檸檬茶也都很有水準,真的讓我們有很好的收尾,帶著開心的心情回台灣。這一餐總花費港幣268元,約為台幣1,166元,不便宜但是很滿意喔。
連小餅乾都好好吃。
之前看到有些人說這邊的餐廳貴又難吃,本來還忐忑不安怕會吃到地雷餐廳,想不到讓我們選到了氣氛好又好吃的Mijas,讓我們慵懶的度過香港行最後的下午時光。
Mijas相關資訊
定位電話:2899-0858
地址:香港赤柱赤柱廣場美利樓102號舖
題外話:在OPENRICE上相關食評也都還不錯哩。
留言列表